印度科学学院团队突破水稻抗虫基因研究 减少农药使用量 40%

印度大学语言学教授 阅读:7 2025-10-03 14:05:53 评论:0

  印度科学学院(IISc)班加罗尔分校的植物科学团队近日在《自然・植物》期刊发表重要成果:成功识别出水稻中的 “抗褐飞虱基因(Bph36)”,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抗虫新品种,田间试验显示该品种可减少 40% 的农药使用量,同时稻谷产量提升 15%。

  该研究由 IISc 教授 Ramaiah Muthusamy 带领 12 人团队完成,耗时 5 年。团队通过对比 120 种水稻品种的基因序列,发现 Bph36 基因能编码一种特殊蛋白质,当褐飞虱(水稻主要害虫)叮咬时,该蛋白质会触发水稻的 “防御反应”—— 分泌抑制害虫消化的物质,同时不影响蜜蜂等有益昆虫。在卡纳塔克邦的试验田中,新品种水稻在未额外喷洒农药的情况下,褐飞虱侵害率仅为 5%,远低于传统品种的 35%,且每公顷产量从 6 吨提升至 6.9 吨。

  目前,该团队已与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(ICAR)合作,计划 2026 年将抗虫稻种推广至安得拉邦、西孟加拉邦等水稻主产区,同时向小型农户提供免费种子与种植培训。Ramaiah Muthusamy 教授表示:“这一成果不仅能降低农户的农药成本,还能减少土壤与水污染,对印度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。” 此外,该研究还获得了比尔及梅琳达・盖茨基金会的后续资助,用于探索将该基因应用于小麦、玉米等其他作物。


开封要闻

本文 印度大学中文网 首发,如需转载本文章,还请您保留本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in.kongzi.edu.pl/post/3236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印度留学,印度大学排名,德里大学,尼赫鲁大学,印度奖学金,印度高校申请,印度课程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