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尔各答大学新建 “南亚文化研究中心” 推动区域文化学术交流
加尔各答大学(University of Calcutta)于 2025 年 11 月正式启用
“南亚文化研究中心”,整合该校历史、语言、艺术、社会学等学科资源,聚焦印度、孟加拉国、尼泊尔、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的文化传承与当代发展,开展学术研究、人才培养与文化交流活动,成为印度首个综合性南亚文化研究平台。中心由印度文化部资助
9 亿印度卢比建设,配备南亚文化档案馆、多媒体研究实验室、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设施。
中心首期启动三大核心项目:一是 “南亚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”,计划用 5 年时间完成 10 万件南亚珍贵文化藏品的数字化建档,包括孟加拉语古籍、尼泊尔唐卡、斯里兰卡佛教造像等,目前已完成加尔各答博物馆 1.2 万件藏品的高清扫描与 3D 建模,向公众免费开放线上数据库;二是 “南亚语言保护研究”,针对濒危的阿萨姆语、曼尼普尔语等语言,开展语音录制、语法整理工作,已出版《南亚濒危语言词典》3 部;三是 “南亚文化论坛”,每年举办一次国际学术会议,2026 年首届论坛主题为 “殖民时期南亚文化交融与变迁”,将邀请孟加拉国达卡大学、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等高校的 50 余名学者参会。
人才培养方面,中心开设 “南亚文化研究” 硕士专业,课程涵盖《南亚宗教史》《南亚当代艺术思潮》《跨境文化合作》等,学生可参与上述研究项目,同时与南亚各国高校开展交换生计划,2026 年首批选拔 20 名学生赴孟加拉国达卡大学、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大学学习。中心主任 Tapati Guha-Thakurta 教授表示,中心计划未来五年成为南亚文化研究的国际学术枢纽,推动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与学术交流,助力构建 “南亚文化共同体”。
- • 科钦科技大学新建 “海洋可再生能源实验室” 2025 年投入使用
- • 海德拉巴大学举办 “2025 校园创新节”,吸引 200 家企业参与
- • 印度科学学院团队突破水稻抗虫基因研究 减少农药使用量 40%
- • 孟买环境工程学院:研发 “城市垃圾生物降解系统”,日处理量达 5 吨
- • 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研发 “抗虫高产棉花品种”,减少农药使用 45%,亩产提升 28%
- • 美印教育合作升级:普渡建半导体中心,南加大联姻 XLRI
- • 德里乡村医疗学院开设乡村数字医疗专业 填补基层医疗人才缺口
- • 加尔各答理工学院研发 “低成本便携式心电图仪”,成本仅 8000 卢比,准确率达 96%
- • 浦那国际大学 2024 年跨学科专业体系指南发布
- • 美印教育合作升级:普渡建半导体中心,南加大联姻 XLRI
- • 拉贾斯坦邦斋浦尔大学建 “绿色创业孵化园” 培育环保科技企业
- • 2025 印度奖学金图谱:政府增设科研专项,企业资助覆盖技能教育
- • 浦那大学推出 “职业技能在线微学位” 灵活赋能基层工作者
- • 海德拉巴中央大学建立跨学科公共卫生研究中心 应对区域健康挑战
- • 开放大学重塑终身教育:IGNOU 推出微证书,技能课程就业率达 78%
- • 拉贾斯坦邦老年护理学院开设 “老年健康管理” 专业 应对老龄化挑战
- • 孟买印度理工学院(IIT Bombay)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 “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”
- • 泰米尔纳德邦环境学院研发有机垃圾生物转化技术 改善城市环境
- • 阿拉哈巴德大学设立 “女性 STEM 领域卓越奖学金” 每年资助 50 名女学生
- • 瓦拉纳西草药学院研发 “阿育吠陀止咳糖浆”,成本仅 45 卢比,有效率达 92%
- • 尼赫鲁大学与中国北京大学共建 “南亚 - 东亚联合研究中心”,聚焦区域合作
- •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研发 “低成本水质净化膜”,过滤效率达 99%,惠及农村地区
- • 孟买大学与伦敦国王学院合作 推出 “全球公共政策” 双学位项目
- • 印度南部顶尖理工院校盘点:从 “硅谷摇篮” 到 “绿色技术实验室”
- • 三星印度与班加罗尔 RV 学院设 “半导体技术奖学金” 培养芯片人才
- • 浦那工程学院:研发 “低成本 3D 打印假肢”,单只成本降至 5000 卢比
- • 班加罗尔大学举办国际人工智能峰会 发布《AI 与可持续发展联合倡议》
- • 德里科技大学设立 “低种姓学生 STEM 专项奖学金” 每年资助 100 名弱势学生
- • 科钦大学 “渔民职业技能在线课程” 2024 上线,覆盖 5 万沿海居民
- • 海德拉巴信息技术学院成立 “AI 农业创新中心” 研发作物病害识别系统
- • 中央邦高校联盟推 “乡村教师数字技能平台” 提升教学质量
- • 旁遮普农业大学研发 “抗盐碱水稻品种” 破解北方邦耕地难题
- • 印度国立开放大学推出 “云端技能课程”,覆盖 120 个职业方向,注册学员超 50 万
- • 阿拉哈巴德大学设立 “学术之星贫困生奖学金” 覆盖全学段学业成本
- • 印度理工学院突破半导体技术:研发低成本芯片,量产合作落地
- • 海德拉巴大学研发 “小农适配型农业无人机” 试点田农药用量减 30%
- • 阿拉哈巴德大学设立 “学术之星贫困生奖学金” 覆盖全学段学业成本
- • 海德拉巴大学院系特色解析:聚焦 IT 与生物医药 10 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
- • 印度高等教育发展委员会发布 “2025 印度顶尖艺术与设计学院榜单” 国立设计学院包揽前三
- • 喀拉拉邦高校集群发布 “2025 院校大全”,涵盖 42 所院校,突出特色学科与就业方向
- • 哈里亚纳邦冷链物流学院开设农产品冷链专业 解决农产品损耗难题
- • 中央邦高校联盟推 “乡村教师数字技能平台” 提升教学质量
- • 班加罗尔国家法律学院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共建双学位项目 深耕国际法律人才培养
- • 浦那大学 “科研新星奖学金计划” 2024 启动,资助 100 名研究生开展本土问题研究
- • 科钦科技大学研发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技术 填补印度海洋工程空白
- • 浦那工程学院发布《西部工程院校发展蓝皮书》 梳理学科布局与就业趋势
- • 班纳拉斯印度大学扩容:新增量子计算专业,传统医学获国际认证
- • 拉贾斯坦邦沙漠农业学院开设智能节水农业专业 破解沙漠地区种植难题
- • 德里大学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合作 “可持续发展管理” 双学位
- • 班加罗尔大学医学院 “基层医疗人才奖学金计划” 2024 启动
- • 曼尼普尔邦纺织技术学院开设 “智能纺织设计” 专业 赋能本土手工纺织产业
- • 印度国家开放大学(IGNOU)推出 “技能导向在线课程”,年培养 20 万在职人员
- • 印度西部院校大全:人文、设计与工科的差异化发展版图
- • 瓦拉纳西理工学院设立 “农村女性科技人才奖学金”,每年资助 60 名女生,覆盖 STEM 专业
- • 孟买环境工程学院研发 “城市厨余垃圾生物转化系统” 助力垃圾减量化
- •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设立 “女性工程领袖奖学金” 助力女性突破行业壁垒
- • 德里女子学院:北印度女性人文教育标杆 3 大特色专业就业率连续 6 年超 95%
- • 马德拉斯大学 “文化遗产数字化中心” 启用,保护南印度传统艺术
- • 艾哈迈达巴德管理学院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设 “全球供应链双硕士项目”
- • 斋浦尔国家法律大学(NLU Jodhpur)2024 年专业与实训体系指南发布
- • 钦奈理工学院启动 “校园创业孵化计划” 学生项目落地带动 200 人就业
- • 加尔各答理工学院研发 “废食用油生物柴油” 年处理 500 吨废料解环保难题
- • 孟买大学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启动 “中印美粮食安全联合科研计划” 跨洲协作破解全球粮荒难题
- • 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建成南亚首个量子计算联合实验室 推动尖端技术落地
- • 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 开设双学位博士项目
- • 马德拉斯大学启动 “泰米尔古典文献数字化项目” AI 助力千年文化遗产永续
- • 金奈数学科学研究所 “AI 数学建模实验室” 启用,聚焦气候与疾病预测
- • 班加罗尔大学研发 AI 作物病害预测系统 准确率 92% 破解农民 “看天吃饭” 难题
- • 瓦拉纳西大学 “传统文化在线传承课程” 2024 上线,覆盖 20 万学员
- • 艾哈迈达巴德理工学院设立 “低收入家庭 STEM 奖学金”,每年资助 75 名学生,覆盖学费与实习
- • 孟买大学投资 25 亿卢比建跨学科科研中心 聚焦气候与健康交叉研究
- • 2026 印度南部高校专项排名发布 多领域院校凸显区域特色
- • 中央邦环境艺术学院开设 “城市绿化设计” 专业 改善中部城市生态
- • 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研发 AI 肿瘤诊断系统 准确率超 94%
- • 2025 印度 NIRF 排名发布 德里高校垄断综合类前五
- • 科钦科技大学设立 “海洋工程女性奖学金” 年资助 150 名女学生
- • 那格浦尔大学 “女性 STEM 奖学金计划” 2024 启动,资助 300 名女学生
- • 马哈拉施特拉邦老年科技适配学院开设老年产品设计与服务专业 应对老龄化挑战
- • 班加罗尔科技学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共建 “印荷可持续农业联合实验室”,聚焦精准灌溉
- • 德里大学与中国北京大学共建 “中印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”
- • 阿姆利则圣雄甘地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 “跨境水资源管理” 研修项目
- • 印度管理学院设女性专项奖 分校女性占比突破 70%
- • 特里凡得琅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共建 “海洋生物资源联合实验室”
- • 海德拉巴大学启动 “校园碳中和计划” 打造印度首个零碳高校
本文 印度大学中文网 首发,如需转载本文章,还请您保留本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in.kongzi.edu.pl/post/3225.html